曲艺音乐,或称说唱艺术。历史悠久,其渊源可上溯至战国时荀子的《成相篇》和汉魏乐府中的叙事长诗。自唐代的“变文”至宋代的“鼓子词”“唱赚”“诸宫调”等曲艺发展为高度成熟的艺术形式。明清以来,曲艺有了更大的发展,形成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众多曲种。
据近年不完全统计差不多有三百多个曲种。除少数只说不唱(如评书和相声)外,大多数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。


曲艺演出形式简便灵活,通常一至二、三人。有坐唱、站唱、走唱及单口、对口、群唱、拆唱等多种表演形式,有一人多角的特点。
音乐是曲艺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,也是区别各个不同曲种的重要标志。曲艺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个部分。
戏曲音乐,是戏曲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与剧本、表演、舞台美术等艺术手段相结合,以集中表现戏剧内容;是区别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。
戏曲音乐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,远至汉代的民歌、散乐、唐代的歌舞、大曲、变文,宋代的鼓子词、诸宫调,宋金元的北曲、杂剧、南曲和南戏,一直发展成为明清以来的各种不同的声腔和从属于戏曲的器乐。
戏曲音乐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和念白,器乐部分的伴奏和开场、过场音乐。其中,唱腔占有主要地位(演唱形式有独唱、对口、齐唱和帮腔)



此外,戏曲音乐的音乐结构体式是曲牌体和板腔体。这也与曲艺音乐不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