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龙川文化馆

当前位置: 首页 - 馆办活动 - 文艺快讯 文艺快讯
【戏·知】“无技不惊人,无情不动人,无戏不服人”,这些戏曲谚语一语中的
发布日期:2019-02-26    来源:

演员不动心,观众不动情

京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调动自己的情感,努力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,在内心深处唤起角色的自我感觉,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受到感染。

如梅兰芳演出《霸王别姬》时饰虞姬,当演到“别姬”一段时,梅兰芳在心理上即有一种悲痛感。周信芳演出《清风亭》时饰张元秀,当演到“望子”等情节时,他本人也会伤心流泪。这就是演员在表演中“动心”,并以之感染观众的例子。

当然,京剧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还必须与精彩的演技结合起来,否则即使内心体验很充分,但没有精彩的体现,也不会打动观众。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,有时也称作“心里有戏”或“心里有”。

舞台方丈地,一转万重山

“舞台方丈地,一转万重山,出门三五步,咫尺是他家”这条戏谚讲的是京剧写意性在舞台空间的具体体现。京剧的舞台空间处理是采取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演方法。在舞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有时采取写实的空间处理。如家居、公堂、金殿等空间固定而且范围较小的场面,通过人物活动所显示的空间状况即基本上是写实的。而在很多情况下,为了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,则往往打破舞台条件的制约,采取写意的方法表现空间。


如《捉放曹》一剧人物由庄外到吕家、由吕家又到庄外。《群英会》一剧“草船借箭”一折,人物由岸上到舟中,由此岸到江心又到彼岸的曹营,《长坂坡》一剧赵云在战场上反复冲杀,《铁笼山》一剧姜维的涉水而逃,《打鱼杀家》一剧萧恩父女连夜过江的场面等等,都是通过虚拟的表演程式和技巧,在舞台上以写意的方法正面加以表现。这种写意式的舞台空间处理是京剧的一大优点;既冲破了舞台条件对空间表现上的极大局限,又使京剧演出带有简洁、灵活、精致、自由的特色。

眼是心之苗

眼睛是人的内心活动最灵敏的显示器,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,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,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。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,而以不同的眼神,如注视、蔑视、斜睨、偷觑、怒目、泪眼、侧目、冷眼……等等与之相适应。

由于角色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复杂多变的,所以演员在用眼神做戏时也需以多种眼法互相交叉配合,用瞬息万变的方式进行表演,以充分体现“心之苗”的作用。


黄金有价艺无价

此谚意在强调演员表演艺术的珍贵。京剧演出既有自身固有的艺术价值,而以艺术商品的面目出现时,又具有一定的商品价格。这种商品价格受社会风尚、观众审美水平、演员知名度、宣传程度、剧场条件等艺术本体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,因而它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演员表演的艺术价值,演出的商品价格(即票价)定得再高也是有一定限度的。而演员的表演艺术成果却是经过继承前人的艺术精华,又加上多少年的勤学苦练、努力创造而逐渐取得的,往往由于其艺术的独特性而成为其他演员所无法取代的,因而其艺术价值是无法以货币形式来定价的。这条谚语启迪演员珍爱自己的表演艺术而自尊自重,同时也要求社会各界尊重和热爱演员的劳动。

逢大必小,逢高必低

这条口诀是京剧舞台表演艺术法则之一。这里所说的“大”与“小”、“高”与“低”既可指身段动作,也可指唱念的声音。

其含义为:通过反衬、对照手法的运用以强化艺术表现力和形式美。如《拿高登》一剧的高登,左手提开氅前襟,右手持马鞭,双臂撑开,如鹰展翅,以表现人物凶猛的气势,而在双臂张大之前则应先做出双臂缩于胸前的动作,先缩后张、先小后大,效果格外鲜明。再如《四郎探母》一剧杨四郎唱“扭回头来叫小番”一句时,为了突现“叫小番”的高腔(嘎调),前面“扭回头来”四字则必须使低平的腔。总之,在表演中只有根据戏的规定情景,灵活而适度地体现艺术的辩证法,才能取得精彩生动的表演效果。


戏要三分生

演员在做戏时,即使所演的剧目是经常上演的熟戏,戏中所需的演技也已熟练地掌握,但依然需要使自己的表演显出某种意义的“生”,即保持必要的新鲜感。这里所说的“三分生”主要有两种含义:

1.要保持初次上演生戏时的那种严肃认真的表演态度。不能因为所演的是一出熟戏,而使表演熟而生油、粗糙随意,或在表演中由于演技过于熟悉而胡卖力气。

2.要保持某种程度的陌生感。即作为演员虽然对于戏中的情节以及表演都已非常熟悉,但作为角色对于剧中的一切事件却是初次经历,因而应是陌生的。只有演员在心中保持“三分生”,才能使表演显得真实可信,具有新鲜感。

荀慧生曾经说过:“熟戏要当生戏演。”这条戏谚揭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规律,表明了表演艺术中处理熟与生的辩证关系,其内涵是很深刻的。

当场一字难

在舞台表演的当场,即使忘记了台词中的某一个字,也会使演员处于艰难尴尬的困境。演员艺术劳动的艰巨由此可见一斑。

有板时若无板,无板时却有板

这是对于掌握唱腔节奏的较高要求。有板时若无板,指在演唱慢板、原板、二六、流水、快板等有固定节拍的板式时,在遵循节拍规定的同时,却要唱出流畅自然而不机械呆板的效果。


旦角要媚不要美,花脸要美不要媚

旦角的表演要能体现出娇柔妩媚的特点,自然就会美,不要搔首弄姿,矫揉造做,故意卖弄自己如何“美”,那样反而弓I起人们的反感。而花脸的表演虽然有时也要表现“妩媚”(比如张飞在<芦花荡)中呼唤带马的身段,开始时即很袅娜妩媚),但总的审美效果却不能是女性的“媚”,而必须是男性的“美”。这条口诀说明京剧不同行当的表演一方面有相通之处,如架子花脸与旦角的身段之间,小生与旦角的音色与唱法之间,武生与老生的身段之间,就不无相似点。但毕竟要出之自然,而且须把握住本行当的基本特征,而不能把相似变为雷同。架子花脸的某些表演要求采用“旦起净落”的演法,就是既吸收旦角的妩媚,又要保持净行的壮美,并使后者居于主导地位。

宁穿破,不穿错

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穿的戏装(包括戏装的形制、色彩、图案、质料等)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性,以与人物的年龄、身份、性格、职业等方面的规定性相符合,而不可单纯着眼于戏装本身的新鲜华丽,以至对人物的形象有所歪曲和破坏。如从武松的身份和性格看只能穿青褶子,如果孤立地追求所谓的扮相美,让武松改穿平金绣花的褶子,则势必有损武松形象的塑造,在京剧舞台上这是一种不能允许的错误。


以功保戏,以戏带功,以教保演,以演促教

戏剧演员人材的教学经验。以功保戏,以戏带功,是指对学员文、武基本功的教学与剧目教学必须二者兼顾,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,互为保证。即基本功教学是剧目教学的基础和保证;而剧目教学又可起到检验基本功教学的作用。以教保演,以演促教是指课堂教学与实习演出必须二者兼顾,这两个方面也是互相促进、缺一不可的关系。只有课堂教学教得扎实,才能保证实习演出的质量过关;也只有经过实习演出的实践,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受到检验,长处和差距同时在舞台这面镜子前展露出来,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,加速人材培养的进程。


无技不惊人,无情不动人,无戏不服人

指演员表演的中心课题是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。无技不惊人,指表演如果没有精湛过人的功力技巧(包括武技),便不能给观众以审美的惊奇感。


无情不动人,指演员在表演时如果缺乏进入角色体验的真挚情感,即使有令人拍案称奇的技巧,却不能使观众的情感受到打动。无戏不服人,指演员的技巧也好,演员的情感体验也好,都要落实到“戏”上,即落实到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上,整个表演才具有真正的艺术说服力。这三句话并不是平列的关系,重点在最后一句,即强调地指演员技巧的运用,真挚情感的抒发,都要为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服务。








返回主页
新闻动态
馆办活动
非遗保护
返回顶部